阅读历史 |

第四十七章:习文练武(1 / 2)

加入书签

有些少年想起了饿死、累死的父母,禁不住泣不成声。

更多少年津津有味听黄大智、黄大勇讲杀建奴的故事,人人都有代入感,一个个兴奋得满脸通红。

训练这些少年,让他们强大起来宜早不宜晚!

黄毅一直认为能忍人之所不能忍的都很厉害。

在大草原上为奴的汉人过的是什么日子?

有太多人熬不过一年就死掉了。

能够熬上几年还活着的至少跑赢了一大半同类。

这些人还缺恒心、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吗?

黄毅有理由相信给予这些汉人温饱,给予他们尊重,组织他们生产、练习战斗技能。

假以时日,一旦这些经历过城破家亡、妻离子散的汉人被凝聚起来,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接下来发生的事更加让刚刚解救的三十几个汉人奴隶目瞪口呆。

那是黄毅开始讲《岳飞传》,教所有的汉人认字,又把智勇双全、鹏举鸿飞、忠孝节义这三个成语讲了一遍。

并且向新解救的汉人们介绍了黄大智、黄大鹏、虎啸川等等,让大家有了困难可以请他们帮助。

黄毅亲手书写成为教材的五张一尺见方的牛皮纸分别由智、勇、全、鹏、虎啸川保管。

他们可以对照牛皮纸上的内容用树枝练字,还能够及时发现其他人有没有写错。

黄毅没打算把谁培养成满腹经纶的学者,仅仅是想教大家能够掌握最基本的读写、运算能力。

按后世的学历对照,三年级语文加算术的水平足够。

语文主要教拼写、识字,算术仅仅是教加减乘除,只需两年时间,黄大勇等等就能掌握一千左右汉字,书写、阅读应该不成问题。

这年头的晚上没有任何娱乐,显得时间特别长,大家围着篝火学汉语拼音、汉字,听黄毅讲一段岳飞传,何乐不为?

明朝民间供奉的是民族英雄岳飞,少有拜一生都在打内战的关羽。

后来祭拜关羽,完全是满清的阴谋,原因很简单,建奴认了金朝做祖宗,怎么能容忍一生都在抗金的岳飞庙香火鼎盛?

《岳飞传》黄毅从小就听,可谓耳熟能详。

后来想着重温儿时梦,鬼使神差般下载了这本书,当然是在起点下载的正版。

来到这个时代后,黄毅特意检查了手机里能够打开的内容,在起点读书APP不仅仅发现了《岳飞传》。

还发现了《晚明》、《明末汉之魂》、《明朝那些事儿》、《大明帝国日不落》、《一九八一年》等等几十本以前爱看的书籍。

以后有了立锥之地,晚上无聊时可以把这些书再看一遍了。

黄毅懂得寓教于乐,在教大家识字、算数之余,讲半个小时岳飞的故事,所有人都听得津津有味。

岳飞在评书里乃是大鹏金翅鸟转世,于是乎,黄大鹏乐不可支,很热心地教所有人认鹏这个字……

那些听不懂汉语的蒙古人羡慕坏了,一个个都求着黄大勇、黄大鹏、阿木古楞等等把黄毅讲的《岳飞传》翻译成蒙古语。

阿木古楞哥儿俩以前没少被歧视,现在不一样了,成为了被追捧的对象。

在寓教于乐的同时,把纪律灌输下去尤其重要。

黄毅开始讲课讲故事前都会大声喊口令:“全体起立!立正,稍息!”

“向右看齐、向左看齐。”

“需要发言的举左手。我同意了,立刻起立,高声说话!”

刚开始有些乱糟糟,接下来就一天好过一天,然后变成了习惯成自然。

汉民们得到了解放,互相之间熟络起来。

黄大智、黄大勇、齐大山等等已然被二百多汉民当做领导,有什么疑问都请教他们。

大家议论得最多的是以后靠什么过日子?

汉人对种地情有独钟,对颠沛流离的放牧生涯深恶痛绝。

为奴的汉人们都渴望拥有几亩田地,养几只鸡鸭,喂一口猪,种些蔬菜……

他们经常谈论以前在老家的日子,说以前靠什么过活,于是乎,齐大山发现了一个同行。

这人名叫蓝进魁,以前是明军的随军铁匠,因为不愿意为建奴打铁,所以隐瞒了会铁匠手艺。

齐大山和蓝进魁有共同话题,只是遗憾没有精铁,要不然他俩肯定愿意为黄毅精心打制出几杆鸟铳。

这两个人都知道明军鸟铳质量堪忧的原因是上面层层克扣,底层的工匠偷工减料。

他们敢拍胸脯保证,只要铁料给足了,他们打制的鸟铳哪怕装填的火药量超过定额两成,也不可能炸膛。

齐大山和蓝进魁都在建奴那里、蒙古部落为奴好几年,很了解建奴、蒙古人的战斗力。

他俩觉得汉人跟建奴、蒙古人比骑马射箭太吃亏,就应该用鸟铳、弗朗机炮、红夷大炮跟他们干仗。

黄大智、黄大勇、齐小山等等都跟着黄毅习文练武,早就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