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八八二章 原点(下)(2 / 3)

加入书签

可以增加财税收入,还能大大减轻农民负担。农民不乱,则天下不乱。天下不乱,则军队就没有乱的机会,到时候整理军屯卫所,或是恢复祖制,或是改世兵为募兵,皆可徐徐图之。至于宗室,当其余三者都理顺后,可用推恩降爵之法削其岁禄,并允许其科考经商,自行谋生……当然,此非一世之功。”

“想法真不错,”沈默却笑道:“但这不是砍树,你想怎么砍就怎么砍。你要对付的是人在动手之前,是不是得搞清楚,自己的盟友是哪些?自己每一步,会得罪哪些人,又会获得什么人的支持呢?”

“你无非是说……”张居正面色转冷道:“我会把天下人都得罪光,自己落个身败名裂罢了”说着忍不住讽刺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这句话还是沈阁老教我的。”他双眉一扬,昂然道:“商君身死,秦国兴焉居正不才,安敢让古人专美于前?”

“就知道你会这么说。”沈默却浑不在意道:“商君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牺牲大贵族的利益,造就了大批新贵,这些新贵掌握了军队和政府,大贵族想退也退不回去你呢,多少人会因为你的改革得利?又有多少人,哪怕你不在了,也会继续打着你的大旗不回头?”

“这……”张居正脸上的骄傲之色顿去,许久才低声道:“至少百姓和国家得利了……”

“国家是什么?是一具冷冰冰的机器,说了算的不是它,而是管理国家的人至于百姓,有我儒家一千五百年教化之功,早就沦为一群没有分辨能力的愚夫愚妇”沈默冷冷道:“你信不信,不管你为他们做了多少,只要朝廷一宣布,你是无恶不作、欺世盗名的罪人,要把你凌迟处死,他们就会争着吃你的肉”

“……”张居正紧紧盯着沈默,就像第一次看清这个人一样。不过也对,向来以温文尔雅面目示人的沈阁老,要是没有这样一副冰冷彻骨的灵魂,也干不出今天这些事情来

沉默了许久,他才沉声问道:“那么你呢,你要创造什么新贵出来?”

“你看着就是”沈默却已经没有了深谈的兴趣,道:“十年,是我的一个槛,多半是过不去的。到时候你若东山再起,希望以国家为重,不要大开倒车。”说着便起身道:“至于现在,去留悉听尊便,我都没有意见。”

“不劳沈阁老挂心,”张居正感到被轻视了,站起身来,冷冰冰道:“你还是多想想怎么留下高新郑,将来也好有个顶雷的。”

“……”两人顶牛似的对视片刻,沈默突然展颜笑道:“嘉靖三十五年,我俩科场初见,你是考官,我是举子,承蒙你开方便之门,我才能顺利进了考场。后来我妻子病重,又是你帮我求助王爷,延医问药,才吊住拙荆的性命,拖到把李时珍找来。这些年我南征北战,多亏了你在后方筹措军需,从没有一丝一毫的为难,才让我得以凯旋而归。这些情分,我都记着呢……”

“你要说前两个,我认。”张居正板着脸道:“但第三个,是对我的侮辱,请收回。”

“哦,呵呵,好……”沈默颔首笑道:“就算两条,也是我无以为报的。”

张居正听懂了他的言外之意,便挪揄的笑道:“那真得谢谢沈阁老了。”

“不必客气。”沈默拱拱手,便走出了他的直庐。

把沈默送到门口,张居正便转回,他望着屋里定定出神。这里的一陈一设,都是他亲自把关,才到了现在这种赏心悦目的程度。怎么能就此离开呢?那样隔断的,不仅是自己的仕途,更是自己的生命啊

正当他重新燃起斗志,想要继续战斗下去时,目光却不由一紧——但见沈默方才坐过的地方,赫然有一枚白色的蜡丸。

张居正面色数变,上前拿起那枚蜡丸,捏碎后便露出一张纸片,展开一看,便看到无比熟悉的字迹,和同样熟悉的内容——正是他写给冯保的密信。

不由一下瘫坐在那里,再也提不起争斗之心了……

~~~~~~~~~~~~~~~~~~~~~~~~~~~~~~~

第二天,内阁便收到了高阁老的辞呈。沈默票拟‘不准’,道:‘既然查明罢免你的旨意是矫诏,自然不能作数。现在朕年幼,你作为先帝钦命的辅政大臣,自当悉心辅佐,岂能因为受了些委屈,便弃朕于不顾?’

一面以皇帝的名义挽留,他一面联合张四维,并病中的高仪,三人联名具疏,以内阁的名义竭力挽留高拱道。另外,杨博、葛守礼等公卿大臣,并韩楫等科道言官,也纷纷上书挽留。

无奈高拱去意已决,从八月初二至九月初,一个月内连上十五道辞呈,并扬言再不答应,自己只能一死以全臣道了。到这个份儿上,沈默也只能替小皇帝答应,准了高拱的辞呈,赐其以太师衔荣休,享双俸,驰驿返乡。并可平章重大国事,随时进京议事。

第二天,高拱依例前去辞朝,小皇帝自然不会见他,只好在皇极门外三叩九拜,然后步履沉重的往会极门走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