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即将首飞的中国版熊猫F14(2 / 3)

加入书签

李锐无奈,只能跟着刘一九一起上了跟在他们后面的212吉普。

“九哥,嘉陵机械厂那边的新车开发,为什么一直都没有消息?”对于212吉普,李锐实在是有些腻了。

九院有钱,有人提出从国外引进一批公务用车,结果被刘一九给劈头盖脸地骂了回去,说什么如果连政府部门都采购国外的车,有失国家尊严什么的。这就让整个军方系统都没有办法从日本引进公务车。

毕竟现在军方手中有了钱,各种条件什么的也是可以考虑改善一番了。

一说到这个,刘一九嘴角一抽。“回去的时候去他们那边看看吧。”他不想在这事情上面多说什么。因为他清楚地知道嘉陵机械厂为什么这么长是时间都还没有弄出他想要的军车来。

就连541基地,这几年的民品发展也受到了非常严重的限制。

就因为刘主任不同意扩大生产规模。

212吉普向着132厂行驶而去,没多久就出了城,外面到处都是大片大片收割了稻谷之后的荒凉田地,无数穿着并不是多艳丽的农民在天里面耕种,这时候正在播种小麦。

田土在国内大多数地方都已经包产到户了,虽然是蓉城郊区。但是刚刚拿到田地的农民生产积极性非常高,基本上不会让地闲下来。

这一片很大的区域,将来会有无数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

不过,刘一九还是喜欢这种透露着生机的荒凉,就如同中国的军工行业一样。

国家没有订单,但是中东的几个狗大户国家给中国军工赖以生存并且发展下去的经费,同时还给了中国的经济无比重要的外汇储备。

132厂现在并没有太过豪华,大门就是一道铁栅门,两边都有着荷枪实弹的军人守卫。

到达的时候。132厂厂长赵良弼以及总工刘宏远,611所所长黄乔松等人都是已经等在厂门口了。

“刘主任,欢迎前来视察指导工作!”对于刘一九这个年轻的高层,赵良弼等人听过了无数次,不过双方并没有在一起有过太多的接触。刘一九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呆在山里面,寻常人根本就见不到。

刘一九微笑着点了点头。跟这些大佬一一握手。“赵厂长客气了。我过来看看我们的飞机怎么样了。”

看门见山,这是刘一九的风格。

他从来都不喜欢绕圈子。

一行人寒暄之后,直接就陪同着刘一九向着组装车间而去。

132厂同样是三线工程之一,只不过三线建设的时候是扩大规模,建立完善的配套生产厂。

现在随着国家经济工作全面展开,132厂的众多配套厂开始向着民营市场而转变,很多厂在都是在生产民间市场紧缺的产品。比如各种材料,小型机械设备等等。

甚至,132厂的发动机厂专门划拨出来了几个车间,用来生产跟嘉陵机械厂的摩托车配套的摩托车发动机。

大多数的车间多是六七十年代扩建的时候建设的。虽然也就十来年的时间,但是这些厂房在轻钢结构的厂房中却非常难看。八十年代以前,国内的大型厂房,基本上全部是采用苏联的建筑模式以及设计准则,这是因为国内的大部分工程师多是传承于苏联。

而九院的出现,让轻钢结构厂房更早地进入到了市场里面。

蓉城很多新建设的厂房,都是更加美观,漂亮的轻钢厂房。

132厂同样也不不例外,外面新扩建的都是轻钢结构厂房,内部的却是那些比较低矮,采光效果不是很好的苏联豪放的厂房。

双三工程,跟国产大熊猫,是132厂两个最为核心,最为重要,保密程度最高的项目,自然各种工作也是做的非常到位的。否则刘一九这个特别挑剔的年轻领导不满了,就会让这两个项目都从132厂飞走。

“……由于这两个工程的重要性,我们就在原来的组装车间旁边专门修建了两个长一百米,宽五十六米的新组装车间。这两个车间,如果权力投入生产,一个批次可以生产16架战机……”走到最为中心的区域两个高达三十米的庞大轻钢结构厂房的时候,见到刘一九有些疑惑,赵良弼赶紧向着他解释。

刘一九顿时就皱起了眉头。

“刘主任,虽然目前我们并不确定国家军队有多大的采购量,但是这个总装车间并不是专门用来组装我们的新飞机而专门建造的。在闲置下来的时候,这里面同样也可以用来组装歼七、歼八II,甚至是组装轰六……”

就怕刘一九因为这个而质疑他们胡乱开支,赵良弼赶紧解释着。

外面有着专门修建的围墙,就连132厂内部的职工,也是很难进入这里面。

外围有着军方的内卫部队荷枪实弹把守,里面还有九院的内卫部队把守。

刘一九等人进去,也依然被一一检查了证件才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