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完全变了样的和平典范(2 / 2)

加入书签

-2鱼雷,TPQ-37炮兵雷达及黑鹰备件交付中国。

整个和平典范计划,除了让共和国的技术人员见识了一下美帝的设计理念以及先进航电性能,基本上都是扯淡。

曾经被美帝伤害得很伤的共和国,因为刘一九的出现,和平典范已经完全改变了。

再也不是共和国单方面付出,从老外引进技术,结果被坑,而是共和国也在出口技术跟技术理念,换取国外的先进技术装备。

主题已经开始从军方转移到九院上面。

这样最大的好处就是在能够利用国外的技术提升共和国军工体系技术实力的同时,避免了当初共和国急切想要得到一些技术而把国内很多的好东西交出去。

刘一九的这些心思,没有多少人能够知道。很多的秘密,没有办法跟任何人分享,这就是身为一个穿越者的悲哀。

就连刘素知的身份,也就只有王顺义跟刘素学这个刘素知在动乱时代的中国捡到的一个小乞丐。

所以,刘素学的名字才出现,他是刘素知曾经的助手,管家,绝对忠诚。

见到刘一九沉默不语,一旁开车的郑浩以为他在考虑着跟美国之间交易的问题,并没有打扰他。

蓉城的道路不宽,不过这个时候街上并没有多少人,而往东门的工厂区前行的道路上人也就更少了。

这条路上,平时只有早晚上下班高峰期才会出现庞大的工人大军,即使212吉普,也能够在这不算宽敞,不算平整的道路上飚起来。

到七五四厂的时候,如同刘一九猜测的那样,陈向伟带着几名技术人员在厂门口等着他。

“老陈,怎么又搞这阵仗?”刘一九有些不悦地看向郑浩。

郑浩见到刘一九不善的眼神,顿时就对着他说道:“你可别看我,他们这边的真空炉进度出现了问题。开始本来想要给你说这个事情的,结果你想事情太入神。”

郑浩很无辜。

“是呀,刘主任,真空炉其他的问题都解决了,不过里面最为核心的大钨坩埚,咱们搞不出来啊,烧结是问题,加工更是问题,那东西太脆了,根本就没有办法装夹,夹在车床上面,镗内孔还没有问题,但是车外圆以及底部的时候就不行了,到现在为止,已经废了五口了……”

陈向伟满脸苦恼地对着刘一九说到。

有着刘一九的指点,要让真空炉里面的温度在排干了空气之后加热到2400°C,并且保持这种温度,不算是太过困难。

但是要进行高温烧结其他的纯钨以及纯钼,仅仅是耐火砖以及锆砂根本就不行,必须得有纯钨制成的坩埚来盛放那些仅仅是通过高压压合在一起的粉坯。

“主要是加工的问题?”如果仅仅是加工问题,倒不是什么太大的难事。对于这种东西的加工,刘一九还是知道的。

纯钨钼制成的一些材料在未来有着非常大的用处,主要就是这种材料的硬度以及耐高温程度。

“对,用来加工超硬材料的YS8我们已经搞出来了,磨削内孔的砂轮机附件也是弄出了,在镗孔的时候用加强长爪没有问题。可调头加工外圆的时候就出了问题,整个大钨坩埚的大部分的重量都在底部,加工的时候,由于切削过程的受力点跟整个工件的重型离卡盘太远,夹紧力太大,坩埚的口壁会裂开,如果夹的不够紧,大部分的重量都是靠着后面的顶尖来受力,刀子一碰到工件,就会掉下来,我们那车床的导轨都已经被砸坏了……”负责大钨坩埚技术开发小组的组长雷为民赶紧向着刘一九介绍着情况。

他们虽然有着一个上百号人的设备车间,自认为机械加工技术实力还是不错的,现在却也不敢继续去实验了。

一口直径700毫米的大钨坩埚,装纯度99.975%的钨粉九百多公斤接近一吨,这就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在经过等静压成型之后,利用直径加工回转直径3.2米的重型立式车床切削下来一百多公斤的粉,这些粉因为受到高压的影响,粗细就会受到影响。

六百多公斤的粉坯再经过高温烧结,经历结构依然发生改变,加工下来的废料必须重新用化学反应生产成蓝钨,然后一步步还原再次变成纯钨粉。

就这五口锅,已经耗费了两百多万的成本!

他们如何敢继续下去?

整个厂一个月的工资才多少?(未 完待续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