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七十三章 这不正常(2 / 2)

加入书签

怕是不会给我们任何交待的。至于追究泄密者责任一事,他们更不会去做的。王光宇在外蒙的事情,他们既然已经答应不再追究,我看这件事情还是采取冷处理为好。”

李延平的话音落下,一边一直没有说话的挺进军政委却是突然开口道:“李延平同志,我建议你还是去一趟。无论有没有结果,都是向苏联方面表示我们一种态度。即便不会有什么结果,但是去总比不去好。”

政委的话,杨震点了点头道:“对,我们这次向苏联当面提出抗议,并不是非要什么结果。当然以苏联人的一贯做法。也不可能会得到什么答复。但是这件事情,也是表明了我们的一个态度问题。”

杨震与挺进军政委的老帅都坚持,李延平摇了摇头也没有再争执。尽管明知道去了也只能会是空手而归,不会得到任何的答复。但李延平还是按照杨震的要求,去苏联领事馆找科瓦廖夫抗议去了。

待李延平走后,挺进军政委坐在沙发与杨震两个人对视良久才开口道:“你觉得让这位霍普金斯先生,改变主意的可能性有多大?也就是说,你的那些长篇大论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去打动这位霍普金斯先生?”

对于这位老帅的疑问,杨震却是没有立即回答他。而是用看着窗外飘过的落叶,沉默了好大一会,才用有些茫然的语气道:“老首长,我也不知道我的那些话,他究竟听进去了多少。我更不知道,事情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无论是从之前苏联人急着签约的举动,还是昨晚皮尔逊口中透露出的只言片语,都说明了事情并不应该会是这样的一个结果。不过短短一夜的时间,事情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这种情况,很不正常。”

自挺进军进入抗联以来,还是第一次听到杨震用如此不确定的语气说话,老帅的眉头紧紧的皱着,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道:“是不是你昨晚上对那个史迪威的态度,改变了美国人的决定?”

老帅的猜测,杨震很肯定的摇了摇头道:“不可能,先不说史迪威有没有那个影响力。就算是有,美国人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找我们的麻烦。至少在他们正式向日本人宣战,彻底国内完成动员之前,美国人是不会因为一些个人的喜好,去决定一件至关重要问题的。”

“现在太平洋上空的战争阴云,就是傻子都能看出来。而美国受国内民众的态度影响,不可能在战争爆发之前,进行国内总动员。也就是说,除非日本人的炸弹落到脑袋上,美国人是不会主动出兵参战的。

“因为在没有找到哪怕是一个**立牌坊一样的借口之前,孤立主义盛行的美国民众,是不会同意美国现在就投入战争的。自南北战争以来,美国参加的几次战争。无论是美西战争,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都是装成一副受害者的样子,挑起了民众的情绪之后才最终参战的。“

“至于引发战争情绪的那些所谓事件,有几个是真实的?恐怕只有那些美国高级政客心里才清楚。那些引发战争的导火索,不过是美国人为了捞取最大的利益,而找到的借口而已。甚至有些恐怕就是他们自己制造的。”

“在眼下美国国内情绪,还不允许他们主动发起对日作战,以及其国民经济和工业体系还未转入战争的情况之下。美国人是需要包括我们在内的中国人,为他们尽可能多的将战争爆发时间向后拖延。”

“即便是现在美国和日本正式宣战,正式投入此次全球大战。那么也需要大量时间,来进行国内动员的美国人。也需要中国人来为他们减轻日军在战场上给他们带来的压力,拖住更多的日军使其无法投入到对美国作战之中。”

“老首长,美国军队现在的数量只有那么多,不算海军,其陆军实力可以说只能够勉强维持国内的防务。如果要想出国参战,无论是到欧洲战场还是亚洲战场,恐怕他们那点军事实力连打水漂都不够。”

“尽管美国有着完整的战争动员体系,有着强大的工业基础,有着人口数量上的优势。但是将这些优势转化成真正的战斗力,是需要大量时间的。将动员来的新兵,训练出来成为一名合格的战士,都是需要大量时间的。”

“军官的培养,新兵的训练,还有武器装备的制定、补充、生产都需要时间。美国人如果要将兵力扩充至足够参战数量,那么他们要动员的人力和物力,可不是现有基础上翻一翻这么简单。兵力从十几万扩充到几百万,那是需要时间的。而美国人国内的形势,又不允许他们现在就开始进行总动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