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一十章 要的就是一盘乱局(2 / 2)

加入书签

兵力直插哈尔滨的作战方案,直捣日军心腹之地的战术意图,则可谓是天马行空。

郭邴勋看着杨震在地图上标出的作战计划,却是摇头苦笑道:“如果按照你的部署,这整个战局可就乱了。整个战场上除了东线杜开山方向之外,其余的战场可就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盘乱棋了。”

“而且一号,按照你的这个战术意图,东线的十二师团的压力可就落在杜开山一个人的肩上了。而杜开山手中不过十个团的兵力,而十二师团可是加强师团,他们那个方向是不是兵力显得有些单薄?”

“而陶净非指挥的部队直插哈尔滨,您有没有想过,一旦王效明没有缠住十四师团,陶净非迂回的部队有面临两面夹击,甚至有被日军切断的危险。而且直插哈尔滨,陶净非还要面对日军部署在新京至哈尔滨一线的日军二十五师团,以及驻扎在哈尔滨的旅团级第二独立守备队。”

“先不说陶净非能不能在二十五师团反应过来之前,抢占哈尔滨。就是抢占了,以哈尔滨在北满的战略位置重要性,日军不会不倾尽全力反扑。要是哈尔滨这个北满铁路、水路枢纽丢了,对于关东军来说也就意味着整个北满都丢了。按照日军的性格,他们在发现哈尔滨被我军抢占后,不会不倾尽全力夺回的。”

“在日军重兵合围之下,他们就算占领了哈尔滨,恐怕也很难守住。您别忘了,日军在齐齐哈尔还有接替第七师团的五十一师团,在南满还有二十八师团。这些日军随时可以利用其控制在手中的完整铁路网,快速的增援哈尔滨方向。”

“况且,就算陶净非能够哈尔滨,也无法抽调部队策应其他方向。为了一个哈尔滨,将几万大军固守一地,这是不是不划算?您不是一向认为攻城为下,机动灵活的消灭日军有生力量才是重点吗?将几万大军放在一地,反倒是限制了我们自身的灵活机动性。”

郭邴勋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现在的日军二十八师团虽然正在南满地区,二十四师团在热河,五十一师团在齐齐哈尔,五十七师团在珲春互不相连。但是有密集铁路网,这些日军可以在短时间之内随时增援哈尔滨一线。

这还没有将第二十九师团这个变数,以及此时在方正一线,在得知哈尔滨丢失,自己退路被切断,随时可以不顾王效明的纠缠,强行南下的十四师团算在内。如果日军调动大军增援,再加上十四师团,到时候陶净非恐怕会陷入四面合围的危险。

对于郭邴勋的担忧,杨震摇了摇头道:“老郭,我的这个部署就是要形成一盘乱局。眼下的局势对我们来说,是越乱越好。只有乱了,才能让日军摸不清楚我军下一步的具体动向。只有乱了,才能让日军摸不清我们第二阶段的作战重点。只有乱了才能给我们带来更好的战机。”

“老郭,你说的这些我也考虑过。的确陶净非若是抢占哈尔滨,会引起日军巨大的连锁反应。不仅眼下部署在新京至哈尔滨一线的二十五师团,南满的二十八师团,以及之前后撤至合龙、安图、汪清、珲春一线的五十七师团以及齐齐哈尔的第五十一师团,都有可能被关东军调动。”

“按照这个态势,日军短期之内可用于增援哈尔滨的兵力,不算伪满军以及所谓的独立守备队,仅仅正规师团就在四个师团左右。按照关东军的编制,这些部队总兵力应该在十万左右。这个数量对于陶净非即便是整编完了,也不过三万余兵力的确是一个天文数字。”

“但这些日军部署于东北各地,先不说距离的远近。就是他们要集结,也至少得三五天的时间。日军部署在南满的部队,跟驻扎在北满的这些师团相比,似乎更多的担任守备任务,不要本师团的各个联队之间,就是师团与师团之间,相互部署的直线距离也远。各个师团相互形成策应,而且其战备水平也高。”

“他们从动员到开进,需要一段时间。而且根据距离战场的远近不同,以及各自战备水平的不同,抵达战场上的时间也不会相同。这就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可以大做一番文章的时间差。而我们需要的正是这个时间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