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三十章 扩编与机械化之争(2 / 3)

加入书签

不能知道。”

“下周,中央从关内各根据地中抽调的第二批三百余名干部、一百余军工人才就会抵达。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从新疆调过来。这些人中有在新疆学习飞行的几名飞行员和一批导航人才,还有部分炮兵专业。”

“如果这次总指挥渡江能够与江北谈拢,开辟一条从萝北经江北、外蒙到延安的空中航线,至少我们可以打通与中央的空中联系。这样,我们在调配干部就方便的多了。”

郭邴勋闻言点头道:“是啊,马其昌昨儿还和我说他那点能耐也就教教山野炮,这么多的重炮他实在有些力不从心。有了中央选拔过来的人才,我们可以解决很多的问题。不过中央选拔过来的炮兵人才并不多,还无法解决全部的问题。”

“能从我们在莲江口一线俘虏的那些日军中选拔一批教官是好事。但这事是不是有些不太妥当?如果这些人玩什么花样的话,耽误我们宝贵的时间不说,还会在战场之上误了大事。是不是由总指挥出面,从江北聘请一批炮兵教官?”

杨震却是摇头道:“江北在作战之中更注重火炮的数量,对炮兵技术并不怎么在行。我曾看过情报部队参加过诺门罕作战的日军战俘审讯记录。在诺门罕作战之中苏军更注重的集群火力覆盖,单炮的射击精度很差,而且炮火准备时间很长。”

“而且对于炮兵工事的构筑,他们对防空并不是很重视。他们有数量庞大的航空兵,我们没有这个条件。火炮掩体,不仅要防炮,更要防空。”

“还有,我们手头上除了少量法德火炮之外,大部分都是日式火炮。相对于江北来说,想办法从日军战俘中挑选一部分为我们所用,会更适合我们眼下的情况。最起码在火炮的通用性上会更好一些。”

“我们没有江北那么多的炮弹,他们那种打法我们玩不起。在群策山一线缴获的十万发炮弹消耗干净,我们的炮兵几乎就哑了火。小鬼子打法虽然有些吝啬,但还是比较适合我们眼下的情况。”

“而且我对他们也不放心。我们要面对的不单单是关东军的情报部门,苏军的内务部和格鲁乌,我们也必须重视。我不想我的部队中再出现一个陈绍斌来。抗联三路军前总司令的事情,绝对不能出现在我们部队中。”

“我们与他们的关系除了相互利用之外,就只有正常经贸的往来。这些人翻脸比翻书还快,一旦我们危及他们所谓苏维埃的利益时,他们会毫不犹豫的将我们出卖。还是那句话,既要用也要防。”

对于杨震的话,郭邴勋沉思了一下道:“也好,我让陈龙尽量想办法从日军战俘之中挑选出一部分可以能为我们效力的人。不过司令员,对于成立机械化旅的事情,你是不是在考虑一下。那些战车,我在法国接触过,结构极为复杂。都是油老虎不说,相当一部件损耗也大。”

“对那些损耗的部件,我们自身没有生产能力。所需油料更是全部依靠缴获,来源渠道极为有限。日式战车使用的多是柴油,除非我们向江北外购,否则单靠我们手头缴获的那部分柴油,连最基本的驾驶训练都完不成。”

“如果全部依赖外购,等于把脖子送到人家手里不说,依照我们现在的财力也根本支撑不了多久。司令员,机械化部队不是不可以成立,德国陆军在九月份对波兰进攻已经表明今后战争的模式已经有了极大的改变。战车这种武器,将会成为陆军决战的主要武器。”

“司令员,你想利用缴获的日式战车,发展我们自身的装甲力量,这种想法是好的。但你得考虑一下我们自身的不足。不要说整车,就是所需要的零部件都没有办法生产。这些油老虎所需的大量油料我们连一升都无法生产,全部依赖缴获或是外购。”

“在没有自身造血能力,财力又是极为有限的情况之下,我们没有能力,也没有条件养活一支机械化部队的。与其建立一支可以拖垮我们所有资源的机械化部队,还不如重点发展反战车武器。效费比要高的多,我们也能承受的起。”

“最重要的还有一点,我们没有制空权。一旦日军出动大量的飞机对付我们的机械化部队,我们连还手之力都没有。没有了空中掩护,再多的战车不过是给人家送上门的一块肉而已。”

“这些战车,我们可以暂时先作为储备,以及培训必要的人才使用。至于其他的,等条件成熟的时候,在说吧。组建机械化部队,至少也要等我们能自己生产部分易损部件的能力之后。”

“否则一个哪怕是只有一个零件坏了,又没有补充,这辆战车就成了一堆废铁。饭还是要一口口吃的。还有,按照你的思路编入机械化旅的九九式重山炮是骡马牵引式的,这种炮兵能跟得上机械化行军速度吗?就算平时训练可以,但战时那?”

“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我们没有这方面的人才。就算技术人才可以培养,但指挥人才那?这种战车、车载步兵、骑兵、炮兵合成作战的人员,不仅要精通一般的步炮协同战术,更要精通战车的技术性能。而培养这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