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02章元邑侯韩普二合一(2 / 4)

加入书签

将姜鄙率领上党军翻越太行山杀过来,因此,这座县城并不像邯郸、武安、肥城、巨鹿那样气氛紧张,县内的百姓安居乐业,颇有几分祥和的气氛。

在进城后,张启功与北宫玉找了一家客栈安置随行的黑鸦众,千叮嘱万嘱咐,告诫手底下的黑鸦众不得恣意妄为,像什么因为不顺心就拔剑相向这种事,千万要不得。

在反复叮嘱之后,张启功与北宫玉这才离开客栈,前往元邑侯韩普的府邸。

而与此同时,元邑侯韩普刚刚从城外的军营中返回,黑着一张脸返回了自己的府邸。

相比较康公韩虎的长子韩琳,元邑侯韩普作为前者的侄子,可要比韩琳出色地多,称得上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将领,正因为如此,他在某些事上,并不敢轻举妄动。

就比如他跟驻守宜安县的将军「李褚」的矛盾。

这个李褚,是蓟城那边特地派来钳制他的,原因就在于元邑侯韩普所肩负的职务。

记得当年,因为有伯父康公韩虎的照拂,元邑侯韩普在伯父麾下历练了几年后,就给伯父设法调到了「井径关」,即联系雁门、太原两郡与邯郸郡的太行山重要山径关隘之一,这可是一个不少油水的肥差。

别的不说,就说当初暴鸢组建邯郸军的骑兵营时,当时韩国的王都邯郸要求雁门郡与太原郡运输战马,当时,元邑侯韩普就趁机截取了一部分,将其配给了自己的私兵——其实其中大部分是驻守井径关的军队,不过那时这些军队跟韩普的私兵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毕竟那个他伯父康公韩虎在朝中权势滔天,谁也不敢指责他什么。

不过自从康公韩虎过世之后,元邑侯韩普的日子就逐渐开始不好过了。

尤其是前几年,蓟城派来了李褚,生生将「井径关」从韩普手中夺走,使得韩普被断了财路,只能老老实实守着元邑这块封邑——甚至于就算是这块封邑,他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被人夺走。

而最近,那李褚逐渐变本加厉,以前线需要兵力为由,企图架空元邑侯韩普,夺走他麾下的军队,这可是元邑侯韩普的命根子,他岂能拱手相让?

总而言之,元邑侯韩普近段时间过地很不是滋味。

记得在回城的途中,韩普的护卫就曾向他建议:“不若设法除掉李褚。”

不得不说,这个建议颇有诱惑力,但韩普也就只敢在心里想想,过过瘾而已。

道理很简单,那李褚算什么?只不过是个小人物罢了,真正的主谋,乃是王都蓟城,是那位曾经许诺对康公韩虎一系既往不咎、而私底下却在抓紧抓权的那位君主。

倘若韩普果真杀了李褚,这反而称了那位君主的心,可以顺理成章地将他打成叛臣。

不得不说,面对那样的对手,元邑侯韩普心中亦有些迷茫。

回到自己府邸后,元邑侯韩普意外地看到老门人正侯在府外,于是他下了马,一边将马缰递给自己的护卫,一边好奇询问道:“老方,在府外干嘛呢?”

这名姓方的老门人,曾经乃是康公韩虎麾下的军卒,后来因为年老退伍之后,就被调到了元邑侯韩普的府上作为看家护院的家卒,称得上是亲枝近派。

“君侯。”

老门人看了一眼四周,走上前来,对元邑侯韩普小声说道:“府上有远客临门。”

说罢,他从怀中取出一封拜帖,元邑侯韩普清楚地看到,在拜帖的落款处,写着一个「冯」字。

元邑侯韩普的朋友不多也不少,但姓冯的客人,却只有一位,即前一阵子在下曲阳、宜安一带被当地韩军杀死的魏国商人,冯祝。

其实严格来说,元邑侯韩普与冯祝也算不上朋友,但不可否认,他们之间有过一段交易,只要是走私方面——因为冯祝的关系,即便是在魏韩两国对峙的大环境下,元邑侯韩普还是将他当地的特产卖到了魏国,而且还卖得相当不错,让元邑侯韩普赚到了不少钱,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失去井径关后的亏空。

因此一来二去的,元邑侯韩普与魏商冯祝也就熟络了。

只可惜,去年魏商在齐国以及在邯郸、巨鹿两郡太闹腾,逼得他韩国只能撕破脸皮,而魏商冯祝也在这件事中被韩国地方的军队处死,害得元邑侯韩普又断了一条财路。

接过那封标注有冯字的拜帖,元邑侯韩普沉思了片刻,询问老门人道:“在哪?”

“已领到君侯的书房了。”老门人压低声音说道:“总共有五人,打头的两个瘦瘦弱弱的,谈吐文绉绉的,似乎是念书人,看起来很不一般。另外三个则是五大三粗的莽汉,眼神相当凶狠,若非军伍出身,就是亡命之徒……”

元邑侯韩普点了点头,叫上那几名护卫,径直朝着府内书房走去。

待等他来到书房时,果然瞧见书房内坐着两名看起来颇为瘦弱的男子,至于另外三个莽汉,则正在好奇打量地书房内的摆设,因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