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8 章(1 / 3)

加入书签

第18章

今日不是大集,人不多。

陶青鱼一左一右牵着双胞胎,青嘉则跟在他哥哥身边。

街上有卖糖葫芦的,画糖画的,还有各式各样的点心、蜜饯儿,但凡是甜的,都能惹得几个小孩看得目不转睛,连步子都慢了下来。

陶青鱼笑着道:“想吃我们等会儿过来买。”

青芽跟青苗咽了咽口水,软乎乎地仰头问:“大哥哥,我们去哪儿?”

陶青鱼目光划过小孩身上的衣服。

出门前,因着要来县里,小三叔把他们最好的衣服拿出来给他们换上。

虽是最好,但也不过是少打了些补丁,洗得没那么发白的衣服。

家里用银是能省就省。

他小时候的衣服穿不了了就给青书,青书大了穿不了的就给青嘉。到最小的两个,穿的往往都是被几个大的穿了一两轮的衣服。

陶青鱼以往卖鱼,手里银子够家里嚼用,他也偶尔给小几个带些甜嘴的回去,但从没买过衣服。

如今手里意外来了一笔不算少的银子,又适逢过年,该给家里人添新衣。

他握紧小娃娃的手,道:“咱去做身新衣裳。”

陶青书:“哥,做衣裳贵。”

“那咱就买布。待会儿你们几个就挑自己喜欢的颜色。别心疼银子,大哥哥有钱。”

陶青书张了张嘴。

陶青鱼眼一横:“青书你别说话。”

陶青书垂头:“哦。”

县里布庄不少,陶青鱼直接去家里常去的那家。

位置在县衙前一条街。从主道往里走,过了鱼市、肉市那条街街口,再往前的下一个街口西拐进去就是。

县里布坊、裁缝铺、成衣店都在这一条街。

陶青鱼要去的锦绣布坊是自家染布来卖,价格比其他从各地儿进货的铺子卖得便宜些。他家口碑好,做的也是普通百姓的生意。

里边儿棉布、麻布居多,价格适中。

几个小孩没进过这样的大铺子,看人家这么大门面儿,有些腼腆地躲到陶青鱼后头。

“这不是陶老板。”

一个穿着讲究,头戴银簪的妇人从一堆布后钻出来。

“华掌柜。”陶青鱼笑道,“快过年了,我来照顾照顾华掌柜生意。”

华掌柜是个三四十的婶子,这店是她家丈夫跟她一起经营的。她这会儿忙着清货,额头都是细汗。

今日铺子里的人不多,陶青鱼直接将身后青芽、青苗推出来。“给他几个小孩扯些棉布,过年穿。”

“喏,棉布都在这块儿了,自个儿挑挑。”

“行,您忙去。”

人一走,陶青鱼看向几个弟弟:“去看看可有喜欢的。”

几个小的睁着一双圆眼睛看他,像家里的狗崽崽。

陶青鱼挨个摸摸头:“去,别怕。大哥哥在这儿看着。”

青嘉捏

了捏拳头站出来。

他一走,两个小的跟在他身后。

陶青鱼:“青书也去。”

陶青书:“我就不用……”

“去。”陶青鱼推了他一把,陶青书没个准备踉跄了下。

他哥手劲儿真的大。

知道拗不过陶青鱼,陶青书只能乖乖听话。

他在父母面前沉稳,是个快要担起家的男孩,但在陶青鱼眼里依旧是个小朋友。

也正因为如此,他也只有在陶青鱼面前还能露出几分孩子气。

可以说,小时候家里长辈忙于生计,他几乎是陶青鱼带大的。

陶青鱼在门口守着,看几个小的起先还畏畏缩缩,后头胆子就大了。

几个凑在一块儿脑袋碰脑袋嘀嘀咕咕。主要是小青芽在说,另外两个小的在问。

不然说哥儿细腻。

小青芽小小年纪审美就领先于青嘉、青苗,选的颜色不是什么黑的、墨绿,而是直奔松绿、千山翠这些好看的。

陶青鱼眉头舒展,心情愉悦。见身旁有料子顺眼,也随手拿上瞧了瞧。

“这颜色衬你。”旁侧一道男声温和落下,倒没把人吓到。

陶青鱼转头,看见人扬起笑道:“方夫子,又遇到了。”

“嗯。”方问黎与他隔了一个人的距离。

陶青鱼将布放回去。

“我衣服多,不买。”

家里已经有一身好的,够过节穿就行。

方问黎看着他离开布的手。

哥儿手指长,骨节细,本该好看的手冬日里常是微微红肿。

像没长成的红萝卜,也无端的可爱。

就是每年冬季如此,遭罪了些。

“遭了!”哥儿一惊一乍。

“我忘给你的披风带过来了。”

哥儿忽然睁大圆杏眼,像受惊的猫。

瞧见他眼底的懊恼,方问黎唇角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