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61章:大宋版拆迁补偿(1 / 2)

加入书签

比如说,有铺子走水了,差人去灭火,铺子的掌柜都会拿出一些金银、物事之类分给这些差人/帮闲。

所以,虽然是编外,但是收入也还算不错,正是这个原因,哪怕想要当个帮闲,都得一二十两银子走通路子才行。

“这临安城,还是太小了一些啊!”赵构感慨说到。

实际上相比当年的成都府,如今的临安城还算是大的,可那时候才多少人口,现在多少人口,一座临安城都快赶上整个蜀地百姓的数量了。

“是啊,现在连外城都拥挤不堪!”汤鹏举说到。

因为地势的缘故,整个临安城是南北长条形的,所谓的外城,也只有靠东的一部分,面积大概不到内城的三分之一。

这和开封截然相反,一般来说,内城会比外城小得多,可是这临安却是内城比外城大很多。

“若是将百姓向外迁徙一些呢?”汤鹏举试探着问道。

赵构笑道,“你是说想要扩建城池吧?”

汤鹏举讪讪一笑。

“扩建城池,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且花费甚糜!据朕所知,如今城南和城东,同样是村舍林立,若是扩充,必须先行迁徙这些百姓,怕是要花一大笔银子,而且怕是至少也需要三五年时间才够。”

相对而言,大宋朝廷算是比较讲道理的。

比如朝廷有事儿需要占用百姓的房舍,补偿费很高。

开封府的皇宫和城池,就是经过了数次扩建!最早永熙三年(986),太宗赵老二就打算扩建皇宫,让人绘制了图纸,也计算好了花费,随后由府衙跟百姓商谈拆迁事宜,结果没谈拢,这皇宫扩建硬是没完成。

元丰六年,开封城同样是因为人口众多,所以需要扩建。

因为建造城墙需要挖壕沟,拆除一些百姓房舍,最后朝廷给与这些百姓予以补偿,平均每户一百七十贯,这个价格相当于底层老百姓不吃不喝干五六年。

当然,这些钱自然不够再开封城内置办房产,但是却足够到相邻的县城买房,或者是到外城买一座小点的宅子。

如果你不要补偿款,朝廷也会在边缘的位置盖一些安置房,直接给百姓进行置换。总体来说,还算是合理。

除了房舍,包括坟地等,同样会给予补偿,只不过肯定没有房舍补偿高。

可能也是觉得朝廷比较好说话,所以,大宋的拆迁补偿是逐渐递增,甚至到了临安之后,还增加了搬家费,按照现在朝廷的规定,如果拆迁,除了正常的补偿之外,每户另行补偿搬家费十两。

有些租户就不愿意了,房子不是我的,可我也得搬家啊。

于是,朝廷就又增加了租户的搬家费,不过却是比正常少一半,只有五两。

而且这只是朝廷规定,实际实施花费可能更大。比如说,去岁城中几处衙门扩建,邻近的老百姓死活不搬家,朝廷也没办法,除了补偿之外,搬家费之类的几乎提高了一倍,才将这些这些祖宗请走。

原本的历史上,二十年以后,搬家费涨到了三十贯以上,要说这朝廷,也实在不容易,连一些升斗小民都收拾不了……

“若是想要扩建,那至少要花费数百万两银子才行!而且,这临安终究只是临安,与其在这儿折腾,朕还不如给鹏举他们几百万两军饷,让他们加把劲儿将开封打回来更划算一些。”

汤鹏举嘴角抽了抽,皇帝这笔账算的……没毛病!

说不定,比扩城的速度还要更快点儿……

在德寿宫闲了几日,赵构回返宫中。

一早,在刘婕妤、张才人的相送下,赵构神清气爽的离开了宜春殿,朝着勤政殿而去。

随着宫中有孕的越来越多,其他人也是有些急切,淑姬、岳孝娥、唐婉等人到还好,反正入宫的时间还短,但是,原先的几个嫔妃却是心中躁动,大家都入宫多年,怎么人家就有了身孕,自己就怀不上呢?

哪怕生不下龙子,生个公主也算是一份依仗不是。

现如今,宫中后妃哪一个不知晓,赵构对那两位公主的疼爱,可远超赵?这个嫡长子,只要在宫中,不管到哪一个殿歇息,都要见见才放心。

后宫的女子靠着姿色得到皇帝的宠幸,可是将来,待到年老色衰,终究还是要依靠女子的。

若是没有一儿半女傍身,到了年老,哪怕是位份再高,也只能孤苦伶仃。

所以,现在赵构只要在宫中,晚上就没有清闲的时候,这些妃嫔一个个的绞尽脑汁,就为了能够怀上龙种!反正自己的身子又没有病症,没怀上肯定就是不够努力的缘故,既然如此,那努力便是。

别人能做的我也能,别人不能做的,我同样能。

只要能坏了身子,一切都是值得的。

因为唐婉和淑真二人入宫,所以,淑姬如今也大多都住在宫中,这三人倒是相处的极好,每日谈词论古,好不快活,当然,赵构最喜欢的就是几人联床夜话,这样有趣味性的活动,赵构参与了几次,乐此不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